当前位置:首页 > 一空新闻 > 文章详情

新闻资讯未来人死后冰葬代替火化,变作肥料让生命得以延续

原创文章 一空网 2017-06-28 15079人阅读


人都难免一死,对过世亲人遗体的妥善安葬,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深厚情谊。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传统的土葬因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多而在许多国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火葬则因为存在污染环境的负面作用而被舆论所病诟。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被认为是最环保的绿色殡葬方式出现了,这就是冰葬。


 

冰葬过程

工作人员会先将尸体藏于-18℃的冰格内,接着浸在温度为-196℃的液体氮中,使尸身变干脆。 其后,工作人员把尸体放入震动仪器内慢慢摇晃,令之碎裂成为粒状,再将碎粒送往特制的真空箱内处理。待当中水分完全被吸走后,有关物质将被移入一个金属分离器内,以便使碎粉与尸体遗留下来的体内金属零件如手术用的螺丝、补牙用的水银等分离,以达到尸体被净化的目的。

细分过程如下:

1、死后12天内,将尸体冷藏在-18℃冰柜中。

2、在-196℃的液体氮中使尸体变脆。



3、震动尸体使其粉末化。

4、将尸粉真空处理使水分蒸发。



5、过滤尸粉去除杂质。

6、以蜀黍粉或薯粉制成的有机棺材盛载。



7、葬在墓地6至12个月,尘归尘,土归土


 

 

冰葬起源于爱斯基摩人

冰葬起源于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

在寒冷的爱斯基摩,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觉,需要一张兽皮,儿子会意,即准备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父便安然死去。五天以后,儿子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父亲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殡葬界的一股清流

据华夏经纬网曾报导,冰葬最早是由瑞典一家殡仪公司Promessa推出的。这种新的遗体善后服务方式,不但有利于环保,更能体现出对死者的尊重。

我们国家素来是礼仪之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有一个仪式。所以,人死后我们会有丧葬习俗。遗体火化后将烧剩的遗骨埋入墓园是现代最常见的丧葬形式。由于受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也有了树葬、海葬等一些环保生态葬。不过,近期在海外就掀起一股新的殡葬风潮,冷冻葬或冰葬,这可能将是殡葬业的一股清流。



冰葬比传统火葬的效率要高出许多倍,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条件下产生的骨灰粉末很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回归自然界的生态轮回,也因此实现亡者落叶归根的愿望。

目前冰葬只有进行过动物实验,但它的发源国瑞典对这种葬法有着压倒性的支持度。很多人期待这种新方法能改变殡葬业!



点赞
26人已点赞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