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久以来我从来没有向别人透露过我的职业,包括我的大部分亲戚,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都一无所知,别人问我做什么,我说在陵园里工作,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听成林园。现在息下来了,有时间了就想把我遇到的一故事会写出来,让外人来认识一些殡葬工作者。
毕业后,果然如老师们说的,这个行业很吃香,很多陵园到我们学院来招聘,我应聘到武汉一家很有名的陵园上班,一上就是两年。工作中我认同殡葬这个行业,喜欢这个职业,作为一个殡葬工作人员,我认为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职业,这些是客户给我们的评价。丧户心里中有一点叫麻木心里和神秘心理,对于一个丧户来说,大多是第一次,丧事对他们来说是一无所知的,找到我们都是来寻求帮助的,当我们为他办好所以事之后,客户都会很诚恳的向我们道谢,有客户来扫墓时,会把祭品送给我们吃,因为当地的风俗是吃了亲人的祭品会长命百岁。过节的时候还会给我们发问候信息,这些都会让我体会到助人之乐。
“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这是珍妮姐姐的墓志铭,和我同岁,她与病魔做斗争的坚强事迹在网上广泛流传,成为网络红人,去逝后安葬在我工作的陵园,她父母有时一星期来看她三次,每次到大厅休息,我都会为他们送上茶水和问候,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他们每次都会给我带在家里做好的食物,时间长了,他们就说,来看望两个女儿,一个在天堂一个在陵园工作,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女儿是父亲的全部,听母亲说,女儿走后,不去女儿的时候每天在家就喝闷酒,后来,认识我后,他的生命中终于有了一点安慰,因为我不仅身高、发型性格和他们的女儿都很像(父亲说的),每天都准时准点给我打电话,他们的女儿在的时候就是如此,有时叫我还会珍妮,但是我从来不说什么,每次休息的前一天都打电话给我说:“宝贝女儿,老爸给你做了你喜欢吃的菜,明天下了班就过来啊”。在他家我从来不会感到拘束,每缠总缠着我去买菜,很高兴的和路人介绍,“这是我的小女儿”,朋友约他出去玩每次也像个孩子一样缠着我去,都很自豪的向他的朋友们介绍“这是我的小女儿”。晚上,我们三个总是很晚才休息,母亲每天活在珍妮的网络世界里,珍妮的空间每天都有很多人留言,她都要一一回复,这事就落在我身上,常常坐在电脑前就得回复一天,特殊的日子都得发表日志,父亲就默默的坐在身回。休息一天后,我要上班了,父亲早上总是准时的为我做好早点,再很准时的把送上“702”,我也每次能准时的上班。我离开武汉后,依然每天打电话,父亲说,每次收到我的信息都会流泪,因为他们觉得我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每次听到父亲说他身体不好不想去医院,因为不想一个人孤零零的住院没个子女伺候,我一听也很心酸,我就会说,你要注意身体,否则以后怎么给我做饭给我带小孩呢。这就是因为殡葬面结下的另一份父爱和母爱。
“木木,你本是天使,现在只是飞回天堂去了、、、、、、”这是一个六岁男孩的墓志铭,木木的瓷像做得很好,很清淅,灿烂的笑容让人看了都会深深的喜欢这个小男孩,木木的爸爸是个高大的男人,看着他在我面前流泪,我只能从屉子里拿出小贺卡写上祝福再轻轻的给挂在墓碑前面的桃树上。从这以后,我们也成为了朋友,而我屉子里也总为木木准备着小贺卡。
《读》是一篇很长很长的墓志铭,主人叫李昱,是个极有才华的女孩,车祸不幸夺去了她花样的生命,父亲一共来了三次最终才定下,因为他们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埋到土下面去,这是父亲后来对我说的,写碑文的当天,父亲带来了一个文件夹,里面都是女儿生前写的优秀作文,从绢秀的钢笔字可以看出女孩一定是个很优秀的孩子。父亲挑选了好几篇要求全部刻上去,我说,太多了,可能刻不下,父亲说“小李,能不能想想办法,这是我们最后的心愿”看着这对可怜的父母,从排版到刻碑房我都亲自跟踪,最终让他们很满意很欣慰,临走的时候,母亲对我说“小李,你麻烦关照一下我们的女儿,有时间就去看看我们的女儿啊”。生死离别虽说看得很多,但是,每次死别都很令人伤感。
经过每位逝者旁边,看到像脏了,我都会为他擦拭,我尊重每一位逝者。
《待续》

25人已点赞